桑黃推廣與經銷計畫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桑黃的功效



中藥治癌:桑黃、槐耳平蓋靈芝、白樺茸(樺褐孔菌)四種真菌
中藥治癌:桑黃、槐耳平蓋靈芝、白樺茸(樺褐孔菌)四種真菌協同治癌的機理治療癌症靠的是一攻一防,槐耳為攻之利器,桑黃為防之盾牌,關閉癌細胞複製程序開關,除此之外,桑黃多醣向所有通往腫瘤的血管發布纖維化的指令,使輸往腫瘤的血管、毛細血管阻塞,從根本上斷絕腫瘤的營養供應桑黃還具有:利五臟、宣腸氣、止血、軟堅、排毒功能。樺褐孔菌具有滋補強壯、扶正固本、增強免疫、緩解疼痛、淨血降糖、降壓之功效,此外, 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放療、化療過程中服用含有樺褐孔菌有效成分的藥物,可增強病人的耐受性, 削弱因放療、化療而引起的毒副作用。由於糖尿病是誘發癌症的病因。所以,糖尿病的剋星—樺褐孔菌在輔助此方的治癌過程中,極為重要。
槐耳(槐栓菌)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藥用真菌。槐耳是我國歷史悠久但至清代起就已經湮沒的藥用真菌,現民間仍有以子實體入藥,並有治療肝癌等有效的信息,但不知其正式學名、名稱。在全面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採集到正品槐耳,經分離、純化菌種及復栽子實體成功後,鑑定與考證學名為TRAMETESROBINIOPHILAMURR,槐栓菌,是藥用真菌的新品種,並詳細研究闡明了它的營養、生態等生物學特性。
藥理實驗證明:槐耳對動物移植腫瘤有很明顯的抑瘤與延長生存期作用,能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並闡明了主要活性成分蛋白多醣-PST的組成、理化特性、分子量等。毒理研究與I期臨床試驗充分證明他安全無毒副反應。 II、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對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有陰抑腫瘤生長,緩解症狀、延長壽命等功效,療效顯著,總有效率75.96%,一年生存率達44.7%,優於5 -Fu、甲基班蝥胺等。
槐耳菌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多年生藥用真菌。中國開發利用最早,入藥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紀(1700多年前),葛洪在《肘後方》提到“腸痔下血,槐樹上木耳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這與唐《唐本草》記“槐耳,此槐樹菌也,主治五痔、脫肛、下血”是一致的。有唐代至明代有關本草也多有記載。別名有“槐菌” 唐《新修本草》“槐”;《千金方》“槐雞”;《蜀本草》“槐鵝”;《聖惠方》“槐蛾”。 《本草綱目》槐耳味苦辛無毒,功能治風、破血、益力。
但清代起,有關本草已不收載槐耳,故它湮沒已300餘年,近代文獻多不明其種類與名稱,或認為它是槐樹上的黑木耳。南京中醫藥大學藥用菌與中藥生物技術研究所於1977年據山東、河北、陝西等民間有用槐樹上生長的槐耳有效地治療癌症、炎症等及上海腫瘤醫院有住院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自服槐耳而康復的信息,並對癌症術後患者的康復效果明顯。
    
桑黃的功效
    
1. 腫瘤抑制率達到96.7%(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1988年發表)。
    
2.活化人體的自身的免疫機能,進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自然野生的桑黃--------------------65.7%
      
人工原木栽培桑黃-----------------63.9%
      
液體培養 菌絲體-------------------41.9%
      
培養液--------------------------------21.8%
      
人工原木栽培的桑黃和自然野生的桑黃都能提高3-5倍的免疫力。
    
3.桑黃沒有細胞毒性,抗癌時不傷害正常細胞,反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所以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時能夠增強抗癌效果,同時減輕這些療法的副作用,緩和疼痛、食慾不振、消瘦及倦怠感等癌症特有的症狀。以上摘自《能量桑黃—抗癌解碼》著者:理一真修(日本教授)
癌症患者需要兩種中藥同時並用,而術後患者需要以桑黃之防守為主,中醫講是固本扶正。同時,桑黃具有調動和促進體內的T細胞和NH細胞、α、β干擾素的分裂和活性。從而動員病人體內的所有抗癌力量。以槐耳的殺滅癌變細胞為輔,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靈芝除具有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作用外,還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抗衰老、抗輻射、抗突變作用、提高肌體耐缺氧作用,在配合桑黃、槐耳、樺褐孔菌(白樺茸)治癌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輔助功效。根據上述4種藥用真菌,通過科學的配置方法獲得6個剋癌處方。針對不同的患者對應食用。參閱日本出版的《免疫推手--白樺茸》一書。




本網站所登載之桑黃圖片內容皆為個人多年珍藏  
詳細資料備索請來信洽詢 yujengshin@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