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推廣與經銷計畫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養生調理-桑樹桑黃 養生新趨勢


本網站所登載之桑黃圖片內容皆為個人多年珍藏  
詳細資料備索或來信洽詢 yujengshin@gmail.com



養生調理-桑樹桑黃 養生新趨勢
有夢幻菇蕈之稱的桑樹桑黃
中、草藥研究是國家生技重點輔導的項目之一,但是研究中、草藥有個很大的困難必需優先解決,那就是藥材的物種和栽培管理。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系助理教授張文德指出「中、草藥常存有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等問題,因此,物種的鑑定非常重要,那將直接影響藥材的藥效」,例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段取自春秋時代齊相晏嬰出使楚國,應對楚王的巧妙反詰,即是「橘化為枳」的成語典故。
此外,「環境和生態也會影響藥材的品質,所以目前中、草藥的栽培被要求應實施良好的農場管理基準,簡稱GAP」台大藥學博士俞篤文指出。這就說明了橘與枳在現代植物學分類雖同為芸香科,且形態有相似之處,但一為柑橘屬,一為枳屬,這種植物界分類的屬種差異其藥理性質就有不同。
珍稀藥用菇蕈「桑黃」對S180腫瘤抑制率達96.7的藥理活性,早在1968年日本國立癌症中心和東京大學等研究機構所進行的動物實驗中,從十多種菇蕈類中脫穎而出,因而帶動日、韓等國際醫界對桑樹桑黃研究熱潮。學術界雖然肯定桑黃的保健功效,但是桑黃始終沒有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其原因是「桑黃的品種混亂,按學名,在日本稱為針層孔菌,在中國則有火木層孔菌和鮑氏孔菌兩種,這是一般被認知的品種,還有很多外觀相似的松針孔菌、白樺樹孔菌等,何況桑黃菇的寄生樹種也有不同」張文德教授指出,如果不是親自在野外採集作紀錄,真的是不容易鑑別,在天然野生桑黃摘取不易的情況下,以致於常出現民眾高價買到卻是替代品。
NCBI gene bank登錄號,使桑樹桑黃擁有身分證字號張文德教授表示,藥用蕈菇即使是同屬和種,但由於菌株所利用的寄生樹木、培養基質、生產環境、分離的方法和提取的過程不同,所獲得生物活性也大不相同,其保健的作用自然會有差異。 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的一致性,桑樹桑黃物種的「正本清源」成為學術研究的首要課題,台大藥學博士俞篤文和一群畢業自台大生命科學院的同道組成了桑黃研究團隊,鑑於桑黃菇之菌種種類繁多,傳統以外觀分類鑑定方法有其困難,因此,建立桑黃屬真菌的基因體指紋鑑定有其必要。
「不是每個叫做郭台銘的都是身價千億。」俞篤文博士談到,由於桑黃一詞被濫用,稱做桑黃的就有幾十種之多,而且桑黃菇的外表都非常相像,因此需要用18S和ITS基因解碼技術以及分子種源鑑定去找出日本癌症研究中心對腫瘤細胞抑制率最高的火木層孔菌(Phellinus linteus)是哪一種寄生菇類,同時還要建立桑黃菇的演化樹系統圖,可看出不同種的桑黃彼此間的親疏程度如何,是親兄弟、表兄弟還是遠房親戚。 有了這一套嚴謹的分子種源鑑定,終於可以確認了桑黃菇的身份,只有是相同的基因碼才算是真正的系出名門,才是真正的桑黃。
所謂18S和ITS是利用真菌類的rDNA,在親緣上有非常高的保留性,而由於演化的關係,其核醣體DNA上會有些微的差異,利用這一些差異可以進行親緣鑑定將真菌分類。為了取得足夠的標本和多樣性,俞篤文博士深入人煙罕至的自然森林中,幾乎踏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和東北森林,把農民口中的野生桑黃帶回台灣進行研究,經自行設計的「引子」,以PCR增幅核糖體DNA之18S rDNA及核醣體內轉錄區(ITS) 的片段,定序,比對NCBI資料庫的rDNA的序列片段,進行分子基原鑑定及親緣性分析,交叉比對出真正長在桑樹的桑黃就是火木層孔菌,目前這些基因序列已登錄在國際基因庫 (NCBI gene bank),例如Inonotus linteus GU903004、Inonotus linteus HM584806、Inonotus linteus HM584808 (註: 火木層孔菌原學名為Phellinus linteus,分類學上,現亦用 Inonotus linteus) ,讓桑樹桑黃正式擁有了身分證字號。




本網站所登載之桑黃圖片內容皆為個人多年珍藏  
詳細資料備索或來信洽詢 yujengshin@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