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推廣與經銷計畫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中醫認為桑黃性甘、平、味苦、味辛.歸肝、膀胱經


本網站所登載之桑黃圖片內容皆為個人多年珍藏  
詳細資料備索或來信洽詢 yujengshin@gmail.com

桑 黃

桑黃學名為鮑氏層孔菌,拉丁學名:Phellinus linteus,又名桑耳、桑臣,其分類為真菌界、擔子菌門、真正擔子菌綱、平滑臥孔菌目、刺革菌科、火木層孔菌屬,桑黃子實體類樹舌,外型無柄,表層呈木質褐色,內面呈黃色具管孔,多寄生於活的桑樹上,主要分布於臺灣、日本、中國、東南亞、中南美等地,桑黃含有葡聚醣、落葉松酸、麥角甾醇及三萜等成份。
中醫認為桑黃性甘、平、味苦、味辛.歸肝、膀胱經,本品辛行甘和,入血分以化瘀,瘀血循經而行出血止,有化瘀之功效,用於治療血崩、血淋、脫肛瀉血、帶下、閉經、脾虛泄瀉等,民間把它作力一種治療肝病、癌症的絕藥,中國《中藥大辭典》也有它的藥用紀載,近年來在韓國及日本的研究推廣下,桑黃己取代巴西蘑菇,成為當下最流行的保健產品,桑黃具有抑制腫瘤增殖及轉移、減輕化療副作用、緩和疼痛、提高免疫力、抗突變、抑制尿酸、利尿、健胃、抗肝臟纖維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諸多功效,最新研究顯示桑黃對胃癌、大腸癌等消化系統癌症有其特有效果,且將牛樟芝與桑黄合併使用,則桑黄可明顯減低單獨使用牛樟芝可能造成胃部的不適感,尤其對腫瘤病人的消化系統,具有極佳的保護作用。


本網站所登載之桑黃圖片內容皆為個人多年珍藏  
詳細資料備索或來信洽詢 yujengshin@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